10月25-26日,中国化学会第九届“菁青论坛”在吉林大学无机-超分子楼二楼圆形报告厅举办。论坛由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与吉林省化学会共同主办,吉林大学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办,以“化学驱动创新,青年引领未来”为主题,展示全国青年化学工作者在化学领域前沿取得的新成果、新进展,促进青年学者交流合作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吉林大学校长张希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玉良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於光,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所长杨小牛,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主任、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、副所长王树涛,以及来自全国5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。开幕式由beat365院长吕中元主持。

张希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,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吉大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。他表示,改革开放40多年来,中国化学取得了长足进步,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原因:一是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,对科技的投入持续增加,科研条件不断得到改善;二是一大批化学工作者潜心研究,不懈奋斗。这样的长足进步,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,但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,要在量变的基础上,思考如何推动化学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,思考如何把化学大国建成化学强国。张希倡导大家做“慢科学”。他表示,慢科学并不是慢慢地做研究,而是一种从容地做科学的态度。科学研究与体育竞赛不同,不是越快越好。我们需要时间去阅读、思考、尝试、失败,思考大问题,解决大问题。我们都欣赏漂亮的晶体,但快速生长往往带来的是低品质的晶体,高品质晶体的生长需要较长的时间,是时间成就了晶体之美。张希特别感谢大家对中国化学会旗舰刊物CCS Chemistry的大力支持,并与大家分享了对其中一期社论引用的“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”的思考。他表示,青年人是科学的未来,你们想什么、做什么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,关系到中国化学的未来,关系到国家的未来,希望与会青年教师和同学们立足高远,追求卓越。

杨小牛在致辞中表示,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,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,更为我们探索未知、拓展认知边界提供了无限可能。而青年,则是推动化学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,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。青委会从2019年起设立“菁青论坛”这一品牌性的学术交流平台,以期凝聚青年化学科技人才,促进多学科的交叉、融合与发展,增强青年学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,促进我国化学学科的高质量和长远发展。希望与会青年学者通过此次会议,充分展示自己在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,分享最新的科研进展,促进彼此交流合作,共同推动化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,为推动化学科学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王树涛在致辞中向吉林省化学会、吉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对此次论坛的大力支持、付出和帮助表示感谢,并简要介绍了中国化学会青委会“菁青论坛”的发展情况。他表示,在中国化学会的正确领导下,在各位同行及青委会各位委员的不断努力下,“菁青论坛”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力。希望大家在讨论中碰撞思维、在探讨中拓展视野、在争辩中明晰方向,在此次论坛中有所收获。

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2024年度“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菁青化学奖”颁奖仪式。张希为“菁青化学卓越奖”获奖人颁奖;李玉良、马於光为“菁青化学新锐奖”获奖人颁奖;杨小牛,吕中元,吉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、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俊奇,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曹荣,清华大学化学系原主任王训为“菁青化学星火奖”获奖人颁奖。颁奖仪式由王树涛主持。

开幕式后,李玉良院士、马於光院士、孙俊奇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分别以“石墨炔研究进展概述”“有机孤子材料-向有机终极半导体迈进”“高性能可逆交联聚合物”和“真实废塑料低能耗升级回收降解”为题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。张希等主持报告。

此外,本次论坛特别设立5个分论坛,其中包括为庆祝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创建40周年而首次设立的菁青博士生论坛。会议期间,共有48个主题报告、76个邀请报告和14个口头报告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流。